5月18日,经北京市科委批准,自动化所“分子影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获得认定。该实验室自2010年10月份递交申请,2011年1月参加建设汇报答辩,并于2011年3月顺利通过北京市科委组织的专家现场考察,得到与会专家和科委领导的积极肯定与支持,成为北京市第一个批准成立的医工交叉的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也是自动化所首个获得批准成立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分子影像技术已成为现代医学影像发展的重要趋势,利用分子影像技术,可以实时、在体、连续观测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理过程,探究疾病的发生机理,以及药物疗效评估,实现疾病的早期预警、早期诊断和治疗评估等。“分子影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旨在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机制,加快技术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促进生物医学工程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整合资源,完善科技创新体制,研制开发出一批具有实用价值和适合工程量产的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

该重点实验室由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田捷研究员担任主任,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等单位的知名学者和教授,下设多模分子影像研究室、功能分子影像研究室、医学影像平台研究室和分子影像应用研究室。

该团队在前期筹建阶段,围绕原创性的理论算法、集成开发的计算平台、自主研发的成像系统、面向肿瘤和药物的生物实验,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已取得了系列突破性的成果,先后获得201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4和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其他省部级奖12项。在理论算法研究方面: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SCI检索论文200余篇,授权或申请发明专利60余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3项,编写并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在计算平台构建方面:研发的光学分子影像仿真平台MOSE、医学影像算法平台MITK和三维医学影像数据集成化处理平台3DMed,面向教育和研究机构提供免费下载,累计下载达20000余人次,下载用户来自于70余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1000多家不同的单位;在成像系统研制方面,已构建了激发荧光成像系统、自发荧光成像系统、Micro-CT成像系统,并成功地对自发荧光成像系统和Micro-CT成像系统进行了技术转移;在生物应用方面,与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汕头大学肿瘤医院、广州医药工业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国内外10多家医院、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面向肿瘤和药效评价的生物实验。

“分子影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成立将进一步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开展深入的工作,与国内更多的医疗器械、制药和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借助于生物医学影像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进一步研究基础生命科学,开展在体、动态、连续研究基因功能、细胞动力学、生物的生长发育等领域的研究,构建新药筛选、药效实时评估,疾病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以及疗效跟踪技术平台,为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及人民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