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日至114日,2013年“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Future Challenge 2013)在江苏省常熟市成功举办。该比赛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集成研究计划研究成果,构建无人驾驶车辆平台。通过真实的交通环境下无人驾驶车辆平台来检验和促进视听觉认知研究进展,以挑战比赛为载体来促进交流,通过解决科学任务带动学科发展。 

 

  “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始于2009年,今年是第5届比赛。本届比赛包括城郊道路测试(约为18 千米)和城区道路测试(约为5 千米)两部分,且仍将按照4S(即安全性(Safety)、智能(Smartness)、平稳性(Smoothness)和速度(Speed))标准评价各无人车自主驾驶行为。城郊道路考核内容:动态车辆干扰、交通信号灯识别、施工绕行、避障、终点停车等。城区道路考核内容:执行U-TURN、路口通行、学校门前减速慢行和遇人停车让行等。 

  比赛选择了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道路环境,除行驶过程中常遇的障碍车、缓行车、以及道路临时阻塞和前方施工等场景外,还增加了拱桥、隧道、匝道口、学校门口等场景,重点考核无人车智能感知交通标志、人、车、物、以及自主决策和正确行为控制能力。本届比赛将适当引入多车交互、对向车道交通干扰等场景。此外,为加强城区和城郊道路“最后一公里”的考核,增加了自主进入停车场停车的测试内容。 

  为丰富比赛内容,增加比赛的挑战性和看点,114日特别安排了人机对抗以及与韩国车队进行友谊赛等环节。 

  来自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军事交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和韩国首尔大学等11家单位的17支车队、18辆无人车同场竞技。 

 

  2008年开始,自动化所就参与中国智能车挑战赛的发起和前期研究。通过承担“无人驾驶车辆的智能测试标准与环境设计”重大计划重点项目,开展无人驾驶车辆测试环境设计,测试任务、测试规则和智能性评估机制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参与比赛组织和设计、制定比赛规则、进行比赛裁判等工作,扩大了自动化所在相关领域的影响。自动化所王飞跃研究员担任比赛总裁判长,对比赛内容和裁判规则进行了设计,并对中央电视台直播进行了嘉宾解说。比赛在推动我国信息科学相关领域研究以及相关产业的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