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自动化所组织年轻干部理论学习小组交流座谈会,学习体会习总书记系列采访实录,促进青年骨干之间的研讨分享。党委书记牟克雄、部分青促会成员、“2035创新任务团队”负责人、支部书记代表及机关管理人员代表二十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综合处处长、党办主任宋琪与参会人员分享学习《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系列丛书的心得体会,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故事中感受到大国领袖“志存高远,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干在实处的责任担当”、“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及“求知若渴,好学乐道的尚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历是青年人成长励志的生动范本,参会人员备受感动,深受启发,深刻感受到习近平同志对党和国家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感受到青年一代的使命与责任。
党委委员、人力资源处处长刘光仪围绕当前研究所建设的重点工作、以及“2035创新任务团队”建设进展与青年骨干进行交流。她从“2035创新任务团队”的背景与制度设计出发,对团队组建的要求、流程、管理要求等进行详细说明,并介绍目前工作进展与下一步工作安排。刘光仪处长强调,“2035创新任务团队”是创新研究院科技创新活动组织管理的基本单元之一,也是创新研究院体制机制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抓手,其目标在于凝聚和造就一批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催生一批“高精尖特”重大创新成果产出。在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下,欢迎更多年轻人加入“2035创新任务团队”的建设工作,挑战前瞻性、引领性、战略性、颠覆性的研究,提升“从0到1”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在国家“卡脖子”领域中“亮剑”的能力,切实担当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角色!
接下来,参会青年科研人员紧密联系自身科研工作和学习实际,畅谈思考,分享体会,展开了热烈交流。作为“自主进化智能基础理论”创新任务团队负责人,张兆翔研究员表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经历受益良多,当前的新形势对年轻人既是机遇也是责任,要不负韶华,不负时代,早日产出有影响力的成果;郑晓龙研究员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定位,在研究所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解决科研问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李兵研究员从自身经历出发阐述了坚守的重要性,“路选对了,不怕遥远”,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他要更加专注于科研任务,持之以恒,做有分量的研究;赫然研究员就“如何做好一名支部书记”进行发言,讲述了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感悟。作为支部书记,他要做出表率,学习总书记爱学习,办实事,敢担当的精神,带领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张正涛研究员讲述了自己所在团队突破玻璃盖板检测技术的研究经历。他表示,疫情之后面对内外挑战,要进一步俯下身子踏实工作,为科技创新挥洒汗水、贡献力量;刘禹研究员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了对“专注”的理解,要进一步找准方向,创新突破,尽早产生高精尖特重大创新成果;张俊格研究员表示要有一种吃苦的精神,经受考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胸怀和格局,他坚信通过团队年轻人的共同努力,在既定的方向一定可以做出理想的成绩;刘振宇研究员分享了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感悟,当前研究所为青年人提供了绝佳的发展平台,面对新时期新任务,要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将个人工作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实现自我价值;王双翌副研究员谈及长久海外学习、工作经历中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分享了对于“重大需求”的理解,他表示要结合我国国情,大胆开拓,做真正造福百姓的成果。
牟克雄书记在会上与青年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动。他指出,今天我们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时代,青年人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当前研究所正处于发展的大好时机,为广大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施展抱负、绽放青春光彩的广阔舞台。青年人应珍惜宝贵机会,认真思考,不负韶华,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牟克雄书记向青年骨干提出几点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尤其是关于科技创新的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故事,汲取成才力量,对标国立研究所的使命和要求;二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有抱负有胸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青年人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敢于挑战科研难题,攀登科学高峰,树立“敢为天下先”的科研理念;三要强化责任担当,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既有大局意识与又有实干精神,找准定位,挖掘潜能,专注聚焦,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做出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工作;四是要保持科研诚信和良好的科研学风,珍惜学术声誉,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生态环境做出贡献。最后牟克雄书记号召青年骨干,面对机遇与挑战,要让“心”动起来,脑子转起来,步子跑起来,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成就事业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