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中,自动化所本年度共获批国家“杰青”项目两项,“优青”项目三项,北京市“杰青”项目一项。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项目负责人 

程龙 研究员 

个人简介:中国科学院自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以机器人智能控制与优化为主要研究方向。曾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杰青、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际神经网络学会青年研究者奖、中国科学院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  

获资助项目名称:机器人智能控制 

项目介绍: 本项目将利用申请人在机器人智能控制领域多年的研究积累,结合康复辅助机器人具体应用场景,开展模拟康复医师技能的康复机器人的智能控制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

关键词:机器人控制;智能控制;分布式控制与决策;人机融合控制与决策;学习控制 

    

曹志冬 副研究员 

个人简介:中国科学院自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领域,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等资助课题8项,对我国构成严重威胁的新冠肺炎、甲流、非典、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疫情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在大规模疫情信息处理、传播动力学建模、大数据分析、计算实验评估的方法与理论上做出突出成绩,是我国传染病信息学的主要推动者和贡献者。曾获8项省部级科技奖。 

获资助项目名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 

项目介绍:现有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主要针对现实物理空间中的疫情时空传播系统,忽视了网络信息流在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项目将利用网络信息流来创新疫情防控的新手段,将“人-疾病”置于现实物理空间和网络虚拟空间的耦合与动态回路系统中,以系统性、整体性、全局性视角研究大规模疫情传播与线上-线下动态协同演化问题,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创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实现疫情暴发早预警、系统性风险早发现、人群高风险行为早感知的关口前移。 

关键词: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大数据;决策支持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项目负责人 

隋婧 研究员 

个人简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从事脑疾病与人工智能交叉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以独立成分分析为核心的磁共振影像模式识别方法,构建了多种症状和认知指标的个体化预测模型,为从全局视角揭示精神疾病脑损伤提供了影像学证据。荣获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结题评估优秀、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石青云女科学家奖;受邀担任期刊Hum Brain Mapp副主编,是大陆唯一入选女学者。成果入选Biol Psychiat期刊2015高被引论文,被ScienceNeuron等引用,研发的多模态脑影像融合工具箱在业内被广泛应用。 

获资助项目名称:面向精神疾病的磁共振影像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项目介绍:通过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针对当前多中心、多模态磁共振影像大数据分析中的关键挑战进行方法学突破,建立起脑影像与临床指标的定量描述关系。探索抑郁症、精分等典型脑疾病的多模态异常表征、亚型分类及其临床意义,以其早期疗效预测和精准干预为临床目标,筛选若干泛化性能优越的个体化药物/非药物治疗效应的客观影像学标记,提升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磁共振影像;计算医学;脑影像大数据挖掘;脑疾病;个体化预测 

    

董迪 副研究员 

个人简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肿瘤影像组学相关研究。创新了影像组学智能分析方法,应用于胃癌等多种肿瘤的术前分期和预后预测中,提高了影像辅助肿瘤诊疗的效果,相关工作被纳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诊疗指南》中。入选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获资助项目名称:胃癌影像组学  

项目介绍: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的恶性肿瘤,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项目拟在前期对胃癌术前分期和术后预后预测的研究基础上,将研究方法从CT 单模影像扩展到多模态影像中,将研究对象从分期和预后扩展到疗效评估中。针对晚期HER2 阳性胃癌的靶向治疗,研发融合CT 影像-内镜超声-胃镜白光图像等多模影像的疗效智能预测模型,利用多模影像辅助晚期胃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方案的制定。 

关键词:影像组学;胃癌;多模态;靶向治疗  

    

吴正兴 副研究员 

个人简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水下智能仿生机器人的研究及应用工作,针对仿生机器鱼(包含仿生机器海豚)的机构设计与运动控制等问题,提出了仿鱼式高机动、多模态、长航程运动推进的基础理论方法,突破了多项复杂水环境下仿生机器鱼环境感知与智能控制的关键技术,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实现了仿生机器鱼科普教育、湖泊及海洋重要数据采集及监测等应用验证。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中科院青促会人才计划,先后7次获IEEE ROBIO等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CAA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普奖及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等学术奖励。 

获资助项目名称:水下智能仿生机器人 

项目介绍:项目面向复杂水环境下实际应用需求,深入开展智能仿生机器海豚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研制开发仿生机器海豚系统平台,搭载一系列环境感知载荷,重点解决仿生波动推进机理与在线优化控制、基于小样本数据的水下目标检测与识别、复杂水下环境 SLAM 等关键问题,提高仿生机器海豚的运动性能,增强仿生机器海豚水下环境感知与环境自适应能力,进而提升仿生机器海豚的智能作业水平,为智能水下机器人的研制和应用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  

关键词:运动仿生;形态与功能仿生;仿生机器鱼;水下机器人;智能控制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项目负责人 

  1222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2020年度杰青年会顺利召开。大会公布了41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名单。我所刘勇研究员的面向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精准识别的方法研究和系统构建项目获得资助。  

刘勇 研究员 

个人简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脑影像大数据计算及其临床应用。入选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科学卓越中心青年骨干、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先后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2)、卢嘉锡青年人才奖等学术奖励。 

获资助项目名称:面向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精准识别的方法研究和系统构建

项目简介: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不可逆退行性疾病,仍缺乏客观诊断标记物。本项目在既往研究基础上,重点研究多中心、多模态脑影像计算分析方法,探寻多中心可重复AD脑异常表征及临床意义,从而初步实现AD的个体化定量预测。项目期望能够建立多中心多模态AD脑影像研究平台,建立一套高灵敏度的早期AD精准智能辅助识别系统,为AD的早期识别提供客观依据,辅助AD临床早期识别。 

关键词:脑影像;智慧医疗;辅助识别 

    

  据了解,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未满45周岁)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旨在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培养和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旨在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定位为引导40岁以下、最富创造力、活跃在科研一线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开展原创研究和实质性国际合作,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促进形成与国际深度融合的合作网络,实现关键理论与技术的突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