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广东茂名6月30日讯 今天,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平行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在中石化茂名公司乙烯生产过程中成功上线。这标志着国际首创的平行系统理论首次在大型企业得到应用,必将推动我国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从靠经验规划、凭人力执行为主,迈向靠科学化规划、以智能化执行为主的新时代,有利于深化我国传统工业的信息化进程、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茂名石化在乙烯长周期安全生产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然而,为了使长周期生产从经验走向制度化,茂名石化的管理人员认识到他们面临着如何以定量的方法,科学地评估乙烯生产管理制度的难题。
 
2005年,茂名石化的主要领导多次赴京拜访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和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并邀请科研人员到现场考察,共同研讨乙烯长周期安全生产的科学化管理方法。经多次讨论,双方达成了以复杂系统的计算方法为核心的平行管理,作为乙烯长周期运行的科学基础,同时开发相关软硬件系统。
 
同年,中科院领导指示启动院长基金项目,开展乙烯长周期安全生产的平行系统理论基础ACP的研究。2007年,茂名石化与中科院正式签约,投入其科研经费的30%,分三期实施《乙烯生产过程的平行控制和管理系统》项目,并由ACP的提出者王飞跃教授主持。
 
复杂生产过程有效管理的核心问题和科学本质就是对复杂性的处理。目前,乙烯管理侧重于生产过程的工程复杂性,对涉及人员行为等的社会复杂性还无法处理。
 
然而,据统计,85%以上的生产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是由于人和社会的复杂性因素引起的。为此,以王飞跃为首的中科院团队提出了以社会计算、行为计算和心理计算为主要特征的平行管理和控制方法,统筹考虑大型生产过程的工程和社会复杂性因素。
 
“我们的主要思想就是利用人工社会的建模方法,把计算机仿真提高一个层次,突破过去无法对人和重大装备进行试验,特别是在线试验的约束,实现对操作和管理人员的行为和心理进行量化评估,为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最后,利用实际与人工生产系统的平行互动,实现对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和管理,这就是平行理论的实质。”王飞跃说。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中科院科研人员扎根在车间基层,不断修正和完善平行系统的功能模块。茂名石化信息中心主任何力健评价说:“科研人员只有深入生产现场,摸清企业的实际需求,才能将科研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据介绍,该项目一期工程的重点是平行评估系统,即利用人工系统实现对乙烯裂解过程中生产管理、人员管理和设备工艺控制的不断评估与优化。同时,还可以对管理目标的突然变化、人员的临时调整、生产的突然停顿等情况下的应急控制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平行评估系统已于今年5月开始试运行,后续工程将在此基础上完成。
 
“虽然是面向实际应用的项目,但这里面有许多非常基础的科学问题。”王飞跃说,“比如行为计算和心理计算方法,不管是中文或是英文,恐怕现在网上都搜不到这些词,但我们已经在车间里初步应用了。”他认为,把人和社会的因素定量地纳入到科学管理中,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而利用人工系统建模、计算实验分析,平行执行进行管理和控制的ACP方法,将是一条值得深入探讨的途径。
 
据中石化茂名分公司总经理李安喜介绍,到2005年9月,茂名乙烯长周期安全连续生产运行长达79个月,创下国内最好、亚洲第一的成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李安喜表示,中科院自动化所创新性地开发出平行控制与管理系统平台,为用系统工程的思想阐述茂名乙烯长周期安全管理的成功,并与企业共同研发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科学管理安全运行系统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李安喜说,中科院与中石化决策层已在安全运行的管理和挖掘长周期安全生产的科学依据方面达成共识,双方的合作将开辟出创新型国家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新的成功模式。
 
据悉,中科院已成立“社会计算和平行管理研究中心”,并将这一方向列入“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计划。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