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雨中的科学大戏5月14日在北京上演。
作为一年一度的“科普盛宴”,全国科技周主场活动在北京如期举行,其中的重头戏——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也于今天拉开帷幕。当天,阴雨袭来,北京温度骤降,但这些并未浇灭人们前来感受科学的热情。
在中科院自动化所门口,9岁的王晓奔向位于研究所一层的全息影像柜台,后面的妈妈赶紧收起雨伞,紧跟孩子的脚步。研究所外面阴雨绵绵,等待参观的人们排起长龙,这是自动化所公众科学日志愿者小孙没有想到的,他告诉记者:“原本以为今天天气不好,不会来很多人参观,结果从早上8点多就有人排队了,有的观众排了1个多小时才进来。”
当天,仅上午的开放时间内,来访自动化所的人数就超过2000人。
一墙之隔的中科院物理所,主展厅M楼里也是人头攒动。在莫比乌斯磁悬浮环的展览模型前,人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站在外围的家长,为了让孩子看见试验,只好让孩子骑坐在肩头。
今年的物理所公众科学日活动,网络报名人数超过6000人,当天还来了不少散客,更吸引了不少幼儿园、中小学、高中和教育机构的团体报名。
一对年轻夫妇告诉记者,尽管孩子懂得不多,但有这方面的兴趣,要看机器人,这让他们感到很欣慰,“即便冒雨前来,也要满足孩子的愿望”。
“尽可能通俗易懂,不设高门槛”,这成了国家最高学术机构下面的这些科研院所在打开大门时需要时刻注意的问题——不管是计算技术所的“阿尔法小狗”“魔镜”“VR虚拟现实演示”,还是声学研究所的“声学手电筒”、超声碎石机、超声雾化等,均通过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切入,在互动中传播科学知识。
当天,物理所原创了一场集大型实验和舞台剧为一体的科学秀——“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秘密武器”,吸引了不少小朋友观看。穿插在剧中的科学实验展示带给现场观众不小的视觉震撼:“火龙卷”以旋转的空气涡流为原理,将普通的火焰变成半人高的“火龙”;“液氮爆炸”则利用超低温的液氮受热膨胀而产生的爆炸反应,将实验桶中的乒乓球喷向四周,场面之壮观,引来孩子们的阵阵惊叹声。
高大上的科技成果和学科前沿的展示也是科学公众日一道必上的“菜”。
近年来,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的交叉融合成为新热点,智能技术可以从脑科学和神经科学获得启发,发展新的理论与方法,提高机器的智能水平,自动化所的“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板块展示了这一前沿方向的最新成果。
在展示项目中,人工智能的相关成果引起很多人注意。“虚拟人机对话”项目让来访者在虚拟的咖啡厅里,和虚拟机器人服务员交流对话,真切体会了一次“虚拟生活”。
声学所也把“科学重器”搬了出来——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声学专用实验室、音频声学实验室、半消声室、混响室全部打开大门,让参观者深入声学试验的一线进行体验。在混响室,来访者往往会有一种说话声音听不太清,类似在一个大山洞里说话的感觉;而在消声室,参观者相互交谈时,感觉话音和一般的房间不同,有些发干……
临近中午,排队的长龙还没有散去,一些刚刚从公众科学日现场出来的孩子,拉着家长赶往下一个科学现场。尽管天公不作美,雨还在继续下,但孩子们渴望与科学近距离接触的脚步并未停歇。
(本文原载《中国青年报》2016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