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扫描

媒体扫描

中国新闻网:《人工智能走过“一甲子” 谭铁牛:中国要多些冒险精神》

  • 发表日期:2016-08-29 【 【打印】【关闭】
  •   

      从1956年概念被提出到现在,人工智能已经走过“一甲子”的时间。展望其未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谭铁牛8月26日在北京表示,未来社会一定是人机共存、人机协作、人机协同的社会。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要多一些战略思维和冒险精神。

      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当日在北京开幕,在会议间隙接受采访时,谭铁牛就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未来前景和面临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人工智能备受关注方兴未艾”,谭铁牛说,今年的“人机对弈”更加剧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关注,“畅想和担忧并存”。

      畅想在于,人工智能将会多大程度上方便人类生活。谭铁牛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未来在工作中,你可能不必纠结太多重复性的事务,因为你的同事可能就是一个机器人,帮助你处理一些琐事,是你的“好助手、好伙伴”。

      担忧更为明显。像很多科幻电影所展现的那样,人类会不会反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所奴役?谭铁牛认为不会。“人工智能不可能取代人的智能,它只会辅助人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他说,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一种载体,只会成为人的好帮手。不过他指出,高科技也往往是双刃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必须得到高度关注。

      “但在看得见的未来,人机共存、人机协作、人机协同,这一定是常态。”

      他介绍称,许多国家都在为走向这样的“常态”铺路,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去规划,将人工智能作为核心研究点。人工智能也因此成为全球持续的热潮。“因为这与整个社会形态发展的大趋势是吻合的”,谭铁牛说。

      中国也紧跟这样的趋势。从“中国制造2025”到“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都把人工智能作为核心内容。“正在谋划的面向2030年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也考虑到人工智能的研究发展”,谭铁牛说。

      他认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成果“可圈可点”。一方面,中国已形成了规模相当可观的研发队伍。另一方面,一些技术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如在语音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方面,“至少是与发达国家并跑的”。但在大型人工智能应用系统、大型人工智能平台,以及数据支撑等方面,中国还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需要加大研发投入。

      “也因此,人工智能在中国还有很大前景。”谭铁牛说,未来还需要“全国一盘棋”的政策协同规划,以及一些冒险精神。“人工智能发展60年,但从产业化的角度看,其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需要更多政策支持,也需要容忍失败。他认为,科学研究是不断探索的过程,不保证一定能成功,也不保证今天投入明天就有回报,有曲折有失败是正常的,不应该因此就不敢迈步。

      “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还需要多一些战略思维和冒险精神”,谭铁牛说。

      http://www.cas.cn/cm/201608/t20160829_45727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