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扫描

媒体扫描

中国科学报:“百发百中”的创业秘笈|彭思龙

  • 发表日期:2017-11-06 【 【打印】【关闭】
  •   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彭思龙的技术转移之路几乎“百发百中”。 

      2007年,他白手起家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这是一家视频侦察技术公司,如今年销售额已达1.7亿元。公司起步之后,彭思龙又进行了其他技术转移转化的尝试,都获得了成功。 

      谈起技术转移的秘诀,彭思龙说,这些技术的基础研究来源于课题组多年的积累,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的支持,但在做产品时,必须在公司里完成。 

      “拥有关键技术只是起点比较高、具备了成功的可能性,但是产品的功能定位必须依靠市场打造。”彭思龙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市场决定成败 

      2007年,彭思龙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资助,跟公安部二所物证鉴定中心联合申请,立项了模糊视觉处理系统。 

      彼时,监控视频质量较差,图像处理工具稀缺,导致公安部门难以依赖监控视频有效破案。然而,由于当时国内市场没有类似产品,而国外产品既价格高昂又效果不佳。由于没有用视觉处理软件破案的先例,这一市场并不被看好。 

      拿着一笔“不大不小”的经费,彭思龙犯了愁:做,经费不足;不做,市场需求摆在那里。 

      彭思龙一咬牙,找来资金成立了公司,用两年时间拿出了产品。当年,公司的销售额就达到1500万元。如今,该公司的产品遍布全国公安系统,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每年帮助破获成千上万起案件。 

      公司成功之后,自然也有了模仿者、跟随者,往往软件刚一面世,功能就被复制了。不过,彭思龙的产品“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大家以为软件的功能没什么了不起,都在追求关键技术,其实适应用户的实际需求更重要,因为里面有我们对行业的深化理解,比如一线警察的使用习惯和模式,这是无形的价值,和核心技术无关,但只有好团队才能做到。”彭思龙说。 

      谈起技术转移的“两张皮”,彭思龙指出,学术好不见得能落地,因为大部分的技术都是点态技术,但一个产品包含很多环节,需要各方配合。 

      “很多时候差的不是钱,而是理念和模式。”彭思龙说。 

      真正的价值在于成功 

      彭思龙兴趣广泛,想法也多。2009年视觉侦察产品成功,他大受鼓舞,在其他领域又看见了技术转移的契机。 

      他在内蒙古考察期间听说,草原深处电力短缺,手机信号弱,当地气象部门曾利用收音机给老百姓发送气象灾害预警,但因为使用不便被很多人束之高阁。气象部门想出了远程遥控收音机的想法,却苦于没有经费,寻觅不到合作伙伴。 

      彭思龙也没有经费,他又是通过找投资的方式成立了一家公司,用两年的时间做出了遥控收音机——可以手摇式发电,随时远程开机发布预警信息,而且能够规定发布范围,可以回放,相当于一个带定位功能的报警器。 

      如今,这一产品已经作为援非技术远销非洲,颇为畅销。 

      在光谱检测技术方面,彭思龙也有一系列产品,如在贵州开发光谱检测白酒质量,在广州开发物流电子标签,在内蒙古推广牲畜虹膜扫描。 

      “二维码是额外附加的,有掉包的可能性,视觉传感器只能鉴别表象,而光谱传感器的好处在于其具有相对唯一性,能直接扫描产品成分,也无法调换。”彭思龙解释说,自己能做出产业化成果,离不开基础研究的积累,红外光谱技术就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 

      相对于技术转移之后的收益,彭思龙更关心转移能否成功。他的很多技术转移项目都是自筹经费起步,在产权分配上也没有耗费太大的精力去谈判。 

      “真正的价值在于成功。”彭思龙说:“99%的公司都在10年之内死掉了,所谓的关键技术必须讲究时效性,过期无用,有技术优势不代表能转化为胜势,因为有需求的技术一定有很多公司都在开发,不要犹豫错过机会。” 

      小众也有春天 

      2016年,中医药被确定为国家战略。这一市场的未来不可估量,但现状却是极不规范。 

      据悉,我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1000亿元以上,却被称为“假药之都”。由于常规的色谱检测耗时长、费用高,加之缺少监督,中药材检测检验市场极度混乱。 

      彭思龙敏锐地发现,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又能派上用场了。他告诉记者,利用红外光谱检测中药材优势明显,不仅成本低,时间也短,几分钟就能获得检测结果,只是精度稍差。他估计,这种“立等可取”的检测方式能满足90%的市场需求。 

      中药有400多个大品种,3000多个小品种。“一年做30个样本分析,一辈子都做不完。”彭思龙笑称:“这个事情现在没人做,那我就做一做,我就喜欢做别人不做的。” 

      中药饮片的炮制也是中药发展的一道难题,目前完全依赖老师傅的经验和手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彭思龙希望利用技术手段将老师傅的经验具体化,转化给机器传承下去。 

      “创业不需要理由,我的秘笈就是一个字:做。但做技术转移转化得有提前量,考验勇气和眼光,不能做太热门的技术。”彭思龙说。 

      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彭思龙坦言,技术上一般没有克服不了的障碍,最大的困难是市场波动,在这条“长征”路上,低谷时是考验团队耐力的时候,能否坚持下去取决于管理和理念。 

      回顾自己进行转移转化的核心技术,彭思龙表示,这些都不是高精尖的技术,只是比较小众。他建议:“中国处于这样一个新时代,可做的事情太多了,小众技术也有春天。”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7-10-30 第6版 基金)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cm/201710/t20171030_46197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