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中科院这么大,有这么多优秀的科学大师。”7月26日,中国科学院—香港青年实习计划结业礼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举行,来自香港的22 名大学生,分别在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计算所和中科院软件所完成了6 周的实习生活,并由此发出感叹。实习时光虽然短暂,细细品味意犹未尽,一些香港大学生透露了希望来中科院深造和工作的意愿。“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政策,如果香港学生有需求,我可以向国科大反映,建议参照留学生管理,设置奖学金,直接面试录取。”中科院自动化所副所长刘成林给香港大学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没想到中科院这么大,有这么多优秀的科学大师。”7月26日,中国科学院—香港青年实习计划结业礼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举行,来自香港的22名大学生,分别在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计算所和中科院软件所完成了6周的实习生活,并由此发出感叹。
实习时光虽然短暂,细细品味意犹未尽,一些香港大学生透露了希望来中科院深造和工作的意愿。“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政策,如果香港学生有需求,我可以向国科大反映,建议参照留学生管理,设置奖学金,直接面试录取。”中科院自动化所副所长刘成林给香港大学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感受科学大院的魅力
中科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科普联盟秘书长、自动化所科普办公室主任张冬梅介绍,智能科普联盟经过7个多月的筹备,促使中国科学院—香港青年实习计划顺利落地。
据悉,这是香港大学生第一次走入中科院,实习领域集中在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5大前沿研究方向,来自联盟的3家科研单位派出18人组成导师队伍,实习课程设置了实践、讲座、拓展、参观等内容。
中科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科普联盟是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领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联盟的目标是统筹整合中科院内从事智能科学相关院所的科普资源,共同打造科学传播平台,牵头发起单位是自动化所。
刘成林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地与香港的学术交流频繁,这次香港大学生走进中科院实习交流意义特殊,旨在为香港大学生提供零距离接触最前沿智能科学的机会,使其进一步加深对内地科技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其间,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陈浩然一行到访中科院,并看望了6位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实习生。陈浩然希望学生把握机会、开拓视野,珍惜宝贵的实习机会,努力装备自己,并将从中科院感受到的理念带入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中,“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香港中文大学金融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大三学生聂麟骁曾在上海财经大学交换学习一年,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也是第一次到中科院实习,北京的天气和上海不一样,中科院也比大学大得多,遗憾的是实习时间有点短。”
聆听大师的报告
6月26日,香港大学生在自动化所偶遇谭铁牛院士,争相上前拍照合影,谭铁牛也亲切地与香港大学生进行了交流,并希望他们多赴内地学习交流,加深对国情的了解。
7月6日,由中科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科普联盟组织的“科学家俱乐部——‘中科院—香港青年实习计划’”第一场学术讲座在自动化所举行。自动化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为香港大学生及中科院配对学生作了一场人工智能专题报告。
王飞跃从爱国、做人、作研究的角度向学生们传达了书本之外的人生哲理:“只有民族强大了,个人的社会地位才会提高,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报告在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之外,也让他们了解到当今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方向。王飞跃还向学生们介绍了自己平行智能的学术思想,并提出:“所谓大国,不可弯道超车,必须创立新的直道,换道平行超车。”
尽管一些大三大四的香港大学生尚未进入研究领域,他们还是从王飞跃的报告中受到鼓励,体会到在研究上要具有敢于思考、敢于开拓、勇于战胜困难的决心。
7月12日,“科学家俱乐部——‘中科院—香港青年实习计划’”第二场学术讲座在老地方如期举行,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蔡荣根院士为香港大学生和配对的中科院学生作了题为《广义相对论、黑洞和引力波》的专题报告。
“宇宙是如何开始的?引力如何量子化?什么是暗物质、暗能量?……”蔡荣根以自然界基本的科学问题引入,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了解广义相对论这一深奥问题的大门,从相对论到黑洞融合,再到2016年第一次探测到引力波,他先后介绍了相对论和引力波的最新研究。
在提问环节,主持人刘成林率先抛砖引玉:“如果未来人类移民火星,大概需要多少年呢?是不是一辈子都到不了呢?”随后现场的同学围绕“前沿科学技术对未来生活的影响”“理论物理能否与人工智能结合”等内容向院士进行了提问。
这般近距离地直面顶尖科学家,聆听大师的报告和教诲,让香港大学生再次感受到了中科院浓厚的学术氛围。
来自香港教育大学的陆冰溢在软件所进行大数据的实习工作,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马上就要成为一名中学老师,这段实习经历让我了解到中科院的教育理念,希望未来我的学生也可以到中科院来学习交流。”
带走满满的收获
在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兆翔课题组,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的学生李嘉超利用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股票趋势,准确率逾70%。
在自动化所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研究中心汤淑明课题组,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的梁景晋、联合书院的赖健明两位学生,在团队老师指导下设计制作了智能风扇——“小白”,并嵌入语音控制和智能对话的功能。
中科院计算所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刘雷,是香港实习生导师,他发现香港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香港中文大学数学专业的霍熙量对深度学习感兴趣,刘雷指导他熟悉Linux环境,学习GPU CUDA编程以及使用深度学习编程框架TensorFlow,“这些都是他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内容,仅仅用了两周时间就已经很好地掌握了”。
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资讯系统大三学生陈佩琴在软件所人机交互实验室实习,工作是做一款面向老人的普通话教学手机App,她负责用户界面设计。“虽然之前接触过这方面的工作,但真正上手还是第一次,感谢导师和前辈们的指导,我设计的用户界面即将进入测试阶段。”
离别在即,咖啡外卖、共享单车、实习导师、院士专家、前沿科学……这6周的实习工作生活对香港大学生们来说将是一段难忘的回忆,他们不仅从中科院带走了满满的收获,还留下了一份未来再相遇的期待。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8-07-30 第5版 创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