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学院(简称“人工智能学院”)课程设置方案专家论证会在自动化所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9位评审专家参与论证,听取了学院课程体系建设报告,一致同意通过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学院课程设置方案。
会上,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刘成林做课程体系建设情况报告。作为国内第一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学院,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借鉴该领域国际顶级高校的课程体系,兼顾基础性和前沿性,涵盖了人工智能领域主要的学科前沿和应用方向。学院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置6个教研室,包括人工智能基础、模式识别、脑认知与智能医学、智能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教研室。报告详细介绍了学院承建单位、发展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建设、各个教研室开课情况、教材撰写及出版规划等。“学院以各个教研室在学科前沿与关键技术方面的积累为基础,借用国外教材,邀请领域内顶级专家授课,系统规划课程体系,打造精品课程,并计划出版国内外高校认可的课程教材,建设世界一流学科。”
专家组在听取了《课程设置方案》汇报后,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在教研室设置方面,专家组认为,学院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结合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前沿和重大应用需求设置教研室,设置合理,充分考虑并结合了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承办单位的科研积累。
在课程设置方面,专家组认为,学院围绕“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基础性知识设立核心课,以人工智能领域理论和技术设置专业普及课,以相关前沿科学和技术进展状况设置专业研讨课。课程设置充分参考了国内外顶级高校在相关领域的课程,课程涵盖了人工智能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体现了基础理论、关键技术、重大应用相结合的特点。
专家组认为,在教学内容方面,既注重基础理论与方法,也注重前沿应用与拓展,兼顾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和实践性。在师资队伍方面,组织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专家担任主要课程的教学工作,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专家组建议结合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面向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部分课程的课程大纲,同时,拓展国际视野,加强开放办学,进一步推动师资队伍和课程的开放性和国际化,坚持改革和创新,打造独立的、具有创新特色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