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量子计算平台可集成多个量子比特,相干时间长、操控和读出精度高,是实用化、可扩展量子计算主要技术路线之一。衡量量子计算平台性能的一个标志性成果是多量子比特纠缠态的制备,特别是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GHZ)态的实验制备,国际竞争尤为激烈。近日,由浙江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自动化所、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内单位组成的团队,在超导量子计算实验取得重要进展。

  中科院自动化所蒿杰研究员、冯卉助理研究员与浙江大学博士生宋超、王浩华教授、王大伟教授、朱诗尧院士,以及中科院物理所范桁研究员、郑东宁研究员、许凯副研究员、博士生李贺康(现浙江大学博士后)、张煜然博士(现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等通力合作,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器件设计与制备、实验测控运行及数据处理,成功将全局量子纠缠的量子比特数目推进到20个,特别是实现了18个量子比特GHZ态制备,其保真度超过GHZ多体真纠缠的判据阈值,并首次展示了20量子比特5组分薛定谔猫态。 这一成果将固态系统GHZ态纠缠量子比特数世界纪录从10个推进到18个,成果已于89日在国际学术刊物《科学》发表(Science 365, 574-577 (2019))。

  实感计算架构通过低延时感算控一体化设计,具有实时感知、计算、操控能力强以及易扩展性、低功耗的特点,已成功应用于射电大科学装置、边缘计算、全脑区活体光学实时成像与操控等高通量、低延时、快迭代计算场景。

  使用该架构在超导量子计算系统中主要实现了对量子比特的高精度控制、量子态的读取及解析等关键任务。对量子比特的控制需要可调控每一个量子比特的状态翻转以及频率调制。通过高精度实时控制输出信号的波形包络、偏置波形的频率以及信号通断等,实现了对多个量子比特的精确调控。通过高速采集可对多个量子比特状态进行同时读取,经过实时分析得到各量子比特的状态信息。实感计算架构的高通量信号注入能力使得测控系统对量子比特的调控更加精确,提高了量子门的操控精度,降低量子门出错率,有助于实现容错计算。由于整体的低功耗设计保证了较低的热噪声水平,减小了量子比特能量抖动,有利于延长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防止其快速衰退为经典态,从而影响超导量子比特的计算能力。同时,该架构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后续可以实现更多量子比特的控制。

 

  由于量子计算机的强大能力,使它有可能快速完成某些经典计算机无法完成的计算,使其在新药研发、网络安全、金融服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Dario Gil(Director of IBM Research)在文章中甚至提到随着人工智能问题复杂性的增加,量子计算——数千家企业已经通过IBM的云量子计算服务访问——可能会改变我们处理AI计算任务的方式。 

  此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 2017YFA0304300No. 2016YFA0300600), 自然科学基金(No. 11725419No. 11434008)及中科院先导专项(No. XDB28000000)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5/6453/574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