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北京,金风送爽,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人工智能学院首届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入学报到了,科教融合体制下的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教育工作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这些本科生的加入标志着一个完整的科教融合体系下本硕博连贯的人才培养模式初见端倪。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也是世界各国争相竞逐的战略科技赛道,全社会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以科教融合体制创建于2017年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自动化所”)在多年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基础上,主动谋划、积极承办的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学院。2019年,学院启动了本科生招生专业备案工作,尝试构建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及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92日,作为学院的主承办单位,自动化所迎来了人工智能学院来自13个省市的26名本科生到所参观交流,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自动化所所长徐波以及为学院本科专业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的领导专家们也都悉数到场,对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表示了最诚挚的欢迎。徐波所长亲自带领本科生参观了所史馆和科研成果展厅,讲述了研究所学科发展的前世今生,让同学们感受了自动化所“应国家需求而生,伴国家发展而长,为国家战略而强”的初心使命。很多同学表示,40分钟的参观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对人工智能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投身人工智能科研的信念。

  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自动化所副所长刘成林、以及教学委员会成员谭民、曾大军、杨戈、向世明 、赫然、邹伟等参加了与本科生的自由交流活动。见面交流让本科生同学们感觉既紧张、又激动,难掩兴奋之情。凭着对人工智能专业探索未知的热情,不少同学积极发问,不肯错过与老师们宝贵的交流时机,希望为即将开启的本科学习生涯做好规划和充分准备。教学委员会的老师们更是从不同视角、不同程度讲解了本科阶段打牢学科基础、锻炼意志品质、全面发展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各位老师纷纷告诫、叮嘱即将正式开始学习任务的同学们,打牢基础理论知识是本科阶段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所在,未来的创新工作离不开坚实的基础和前沿的思考。在更为长远的学习和创新之路上,还要学会面对困难,应对挫折和彷徨,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

  国科大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力求在自动化所的科研成果与学科建设基础上,充分挖掘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开展特色鲜明的科教融合教学。专业课程以数学与统计学基础、工程科学基础、计算机科学基础、人工智能核心、人工智能伦理五类课程为专业基础设置专业必修课;以模式识别与机器感知、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三个主要分支方向设置限制性专业选修课;以10门“人工智能前沿与交叉”课程构成专业前沿拓展的教育内容,形成“强基础、重交叉”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人工智能领域领军型人才与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学院为本科生配备了科学家班主任、青年班主任、朋辈导师和辅导员,通过国科大本科生“三段式”培养模式,开展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学习实践。入学的第一年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学业导师,指导他们顺利开展基础课程学习任务,后续还将为他们设置主修学业导师和毕业设计主修专业导师。 

  自动化所科教融合优势明显,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学术影响力的科研工作者,在经过学院严格考核筛选后已着手进入了专业课程的备课阶段,希望未来给本科生提供最为优质的课程讲授与动手实践的培养。 

  “人工智能发展最大的短板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短缺”,徐波所长在欢迎会致辞中意味深长地谈起国科大科教融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是跨学科人才的稀缺,我们需要具备交叉意识、交叉基础和交叉能力的人才,开拓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二是对复合型人才的渴求,希望同学们能在深谙其他领域和专业的基础上,以人工智能技术的切入提升行业竞争力”。他表示:“人工智能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方向,正在对国家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各位同学志高存远,着力成为行业领军人才,洞见未来,走向未来!” 

  面向人工智能未来的人才培养工作已正式拉开帷幕,科教融合体制机制的不断探索与创新,也必将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铺垫坚实的基础,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国科大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有望成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实践能力突出、技术视野开阔、兼备人文情怀的一流科学家、企业家与工程师,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