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与做人做事做学问

——记田捷研究员《基于时空编码的针刺机理研究》报告

828晚上,“紫冬花论坛”迎来了第64期。这次的主讲人是自动化所的研究员田捷。感谢所研究生会学术部,为我们新入所的新生准备了“如何做科研”这一主题的紫冬花论坛,给刚迈入科研道路的我们,准备了一顿精神大餐。田捷研究员结合自己科研经历,首先讲了自己在提出“基于时空编码的针刺机理研究”这一研究课题过程中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在此之后又耐心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做人做事做学问上的感悟,报告内容丰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田捷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兼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业会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科第六、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田捷博士主持研究开发的三维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系统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以及2002年北京市科学进步奖。田捷博士的医学影像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和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资助,并因此研究工作获得“2002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前沿领军人物”荣誉称号。田捷博士在指纹识别方面的工作取得了目前国内在国际指纹竞赛Open项目中的最好名次,并获得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以及2005年度信息产业部重大发明奖和第十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

田捷研究员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且在由他负责的研究团队中,科研人员基础扎实、肯吃苦、做事努力、有很强的战斗力。田捷老师在自己主持的研究团队内挂有一副激励大家学习工作的横幅“做人做事做学问”,此等境界,令我辈学子心仪。带着这一份心仪,讲座在田捷研究员生动诙谐的语言中展开了。

众所周知,中医是我国先贤古辈留下的宝贵财富,但苦于无理论支持,一度遭到大家的批判、置疑,甚至有些人认为其是“伪科学”。对于中医针灸的研究,我国的投入以及研究成果远远落后西方,如果不能为国学针灸找到理论支撑,国学中医将陷于万劫不复之地。再者,研究成果及技术都被外国人所掌握,对于有着五千年文化积淀的针灸发源地而言,实在是一项极大的损失,国人应当奋起而直追。在这种情况下,田捷研究员决定投入到针刺机理的科学研究之中。从这点可以看出,作为国家应用科学的科研机构,应该为国家谋福利,站在实用的角度上看问题,做科研,高深复杂的数学方程没有错,但是没有应用背景,不考虑关系到国家长远利益的研究,就抗不住前沿应用科学研究的这面大旗。

论坛开始,田捷研究员首先简要地总结了在过去的6年里,自己负责的团队在对国学中医针灸机理背后的理论支持的研究中,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的科研过程,每一步走得都特别的艰辛。在起步阶段,学习全球在针刺领域做的最好的“牛人”的paper,要想了解一个学科的发展情况,阅读文献综述是最好的方法。在认真研读这些牛人的paper后,田捷研究组发现各专家学者采用的方法大同小异,但是结果有很大的区别,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意见产生很大分歧,致使国际国内在此研究上,进展缓慢。几年的潜心研究,似乎丝毫没有进展,好像走入死胡同。他们的理论基础真的符合针灸机理吗?他们的实验设计方案真的适合做针灸吗?随着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存在的问题渐渐开始浮出水面。有时候我们做科研,头顶上似乎悬着一块厚厚的玻璃天花板——常规(大家通用的科研模式)。玻璃板并不可怕,有时候还能为我们的前进透出方向。但是在真正走投无路的时候,可怕的是缺乏打破常规的勇气和魄力。田捷研究员大胆的提出了“针刺长效型背后的激活区域不只和空间有关系,和时间也有密切的关系”这一想法,并设计了实验验证。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反复论证,探索解决之道。现在关于针刺机理的研究终于有些思路,有了“曙光”,但这是6年的认真学习总结以及创新的结果,我辈青年,有时候坐不住冷板凳,时间一久,如若实验没有进展,国际国内同行都没有什么进展,不出成果的话,容易灰心丧气,自暴自弃。殊不知,在此情况下,如果你再坚持一下,再反思一些,再跳高一点,你就能碰到久违的成果,就可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田捷研究员讲完自己的研究成果后,耐心的跟大家交流了“做人-做事-做学问”这一话题。谈到如何做人,田捷研究员引用了唐骏的一句话“做人简单,做事认真”,认为做人的心态最重要,要换位思考,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别人的缺点。讲到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人的修养》里的一句话“只要肯吃小亏,才能占大便宜”时,田捷研究员说,做人,要吃一点亏的,不要什么便宜都让自己沾。有时候当我们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时,也许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最后讲了“做人要低调,不要太张扬”。谈到做事,田捷研究员首先强调了执行力最重要。执行—说的是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执行力—讲的则是如何有效完成任务的学问。做事情,只有一个很完美的计划,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万事都得不到成功的保障。讲到做事,田捷研究员说,团队协作是成功的关键。21世纪的我们,不管你有多强的个人能力,靠单打独斗是成不了气候的,个人的成功归因是团队的成功。如今社会,多学科交叉是方向,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为我所用。田捷研究员还讲到“努力工作是基础”。但如何才是努力?你做的已经够努力了吗?田捷研究员给我们讲了两个亲历的例子:美国著名的教授,已经八十多岁了,凌晨三点还没有休息,还在思索科研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国内的第四军医大,院长每天晚上11点半都要查房,看看谁没有在办公室,大年三十都不例外。想想,成功没有这么努力的工作,只单凭自己的一点聪明才智能行吗?再问问自己,我真的用心努力工作了吗?

最后,讲到做人与做事的结合的时候,田捷研究员语重心长的说,青年学子刚到实验室,要能吃得住作“下手”的煎熬,欲速则不达。如果自己做的比较出色,也不要沾沾自喜,要适时给自己加压,争取在科研的道路上走的更远。不管自己是团队的带头人还是队员,都要处理好自己的方位,处理得当会事半功倍,否则就可能事倍功半。科研需要人的毕生精力,时间因素是事业的标尺之一,只有日积月累的努力,才能在学问事业上双丰收。

田捷研究员幽默诙谐的语言,时不时引得大家畅怀一笑。但是,笑声过后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深思,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做科研。

最后的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结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