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自动化所举办第三期“疏松桂学术沙龙”学术交流活动,曾大军研究员为广大听众做题目为《研究和研究者的困惑——从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谈起》的讲座。

   曾大军研究员从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谈起,引出了研究和研究者困惑的主题。他指出,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主要研究成果便是对市场上一些困惑的经济现象的进行了解释,比如“为何在有很多职位空缺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失业”等。作为科学研究者,大家也同样面临着一连串的困惑和选择,比如:如何坚持自己研究工作的价值,不要因为别人的轻视或拒绝而轻易放弃;如何分清重要的问题和无用的工作,不要把很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无用的工作上;在研究过程中究竟是应该重视数据还是重视模型。

   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曾大军研究员提出了“最好的研究”的几点标准。他认为,最好的研究应该是关于重要的或崭新的问题;要有浅显易懂的或者很新颖的思路;要能与经典成果明确地衔接起来;方法深刻且有普适性;研究结果对实践或理解有指导意义。他为大家讲解了从“起步的研究”到“最好的研究”所需经历的几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可行性指导。研究起步阶段就是对前人的工作模仿和改进,并在此过程中熟悉研究的流程;接下来是论文研究阶段,提倡大家用经典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新现象;在此之后,成熟的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不再是“我能不能做”,而是“其他人不能做的,我要做”;再之后是“成家”阶段,这个阶段的研究者大都能洞悉独特的研究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研究风格和独特的人格;最后就是“诺贝尔量级”的研究阶段,也就是做之前提出的“最好的研究”。

   此外,曾大军还就科研习惯和日常生活给向在场的同学们提出一些建议。他指出做科研要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严谨的职业精神;做事情要明确目标、积极主动、贯彻到底;要注重训练自己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要学会借鉴别人已有的经验和成果,要有一点“狂妄”自信的精神,要像工作狂一样的努力等等。

   曾大军研究员的报告生动、睿智,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研究者的困惑,并向大家指出了科研工作的努力方向。整个讲座的过程中,听众们都聚精会神,或皱眉思索,或提笔记录。通过这次讲座,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进一步加深了对做研究的整体认识。

   曾大军研究员1998年获得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工业管理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任职于亚利桑那大学管理信息系统系,并于2005年获终身教职。2007年进入自动化所工作,并获201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