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峰

范俊峰  /  

  • 职  称: 副研究员
  • 邮  编: 100190
  • 电子邮件: junfeng.fan@ia.ac.cn
  • 部门/实验室: 复杂系统认知与决策实验室 水下机器人
  •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个人简历

面向国家“海洋强国” 和“制造强国” 战略需求,长期从事机器人视觉与自主作业研究。在水下机器人方面,提出了水下结构光传感器设计与标定、水下机器人运动中稠密重建、水下机器人未知环境导航与建图、水下管道自主巡检等方法。在焊接机器人方面,提出了编码结构光传感器的设计与标定、微细焊缝初始点导引与跟踪、焊缝特征点准确提取、焊接机器人三维路径规划、复杂空间曲线焊缝实时跟踪与姿态优化等方法,并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焊缝识别与跟踪系统,在机器人焊接生产线上得到批量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 SCI 学术论文40 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 JCR Q1 区 SCI 期刊论文 20 余篇(12 篇 IEEE Trans.),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0余项。 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全国 444人,2022 年)、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全院 465 人,2022 年)、北京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2年)、中科院首批特别研究助理(2019年)、中科院特聘研究骨干等。

研究方向

水下机器人,机器人视觉,机器人集成应用与智能制造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中国科协青年托举工程项目(人才类资助),2022-01至2024-12,45万元,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水下焊接机器人三维感知与自主作业方法研究,2024-01至2027-12,50万元,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视觉的水下焊接机器人焊缝提取与智能控制研究,2021-01至2023-12,30万元,主持。
[4]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混合式水下焊接机器人环境感知与自主作业方法研究,2023-01至20245-12,20万元,主持。
[5] 中国科学院-特聘骨干岗位(人才类资助),水下机器人环境感知与自主作业,2023-01至2027-12,150万元,主持。
[6]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资助项目(人才类资助),基于结构光视觉的水下环境精细化三维感知,2022-01至2025-12,80万元,主持。
[7] 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项目(人才类资助),仿生滑翔机器海豚水下环境感知与智能跟踪控制,2019-07至2021-07,80万元,主持。
[8] 预研基金项目,基于声光图像信息的水下航行器目标识别与定位,2022-01至2023-12,20万元,主持。
[9] 国家商用飞机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基金,基于双目视觉的机器人末端法向找正技术研究,2022-07至2024-06,50万元,主持
[10] 山东能源集团委托项目,结构光视觉传感器研制,2020-06至2021-12,105万元,主持。
[11] 仿生滑翔机器海豚重点项目,2018-07至2025-12,参与。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水下仿生机器人系统集群协同环境感知与作业规划,2021-01至2025-12,301万元,参与。
[13] 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多机器人协调的大型舱段轴孔精密装配控制方法,2019-01至2022-12,302万元,参与。
[14]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反射面激光靶标维护机器人,2020-01至2022-12,350万元,参与。

代表论著

[1] An initial point alignment and seam-tracking system for narrow weld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2020, 16(2): 877-886. (SCI, JCR: Q1, Top期刊, IF: 12.3)(第1作者)
[2] Seam feature point acquisition based on efficient convolution operator and particle filter in GMAW[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2021, 17(2): 1220-1230. (SCI, JCR: Q1, Top期刊, IF:12.3) (第1作者)
[3] Structured light vision 3D reconstruction system for different media considering refraction: Design, modeling and calibration[J].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2023. (SCI, JCR: Q1, Top期刊, IF:6.4) (第1作者)
[4] Development, calibrat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of underwater structured light vision system: A Survey[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22. (SCI, JCR: Q1, IF:5.6) (第1作者)
[5] Structured light vision based pipeline tracking and 3D reconstruction method for underwater vehicle[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Vehicles, 2023. (SCI, JCR: Q1, IF:8.2) (第1作者)
[6] Structured Light-Based Underwater Collision-Free Navigation and Dense Mapping System for Refined Exploration in Unknown Dark Environments[J].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 2024. (SCI, JCR: Q1, Top期刊, IF:8.7)  (通讯作者)
[7] High Dynamic Range Structured Light 3-D Measurement Based on Region Adaptive Fringe Brightnes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23. (SCI, JCR: Q1, Top期刊, IF:7.7) (通讯作者)
[8] Water-MBSL: Underwater Movable Binocular Structured Light-based High-precision Dense Reconstruction Framework[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2023. (SCI, JCR: Q1, Top期刊, IF:12.3) (通讯作者)
[9] An efficient and robust complex weld seam feature point extraction method for seam tracking and posture adjustment[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2023. (SCI, JCR: Q1, Top期刊, IF:12.3) (通讯作者)
[10] Binocular Structured Light 3D Reconstruction System for Low-Light Underwater Environments: Design, Modeling and Laser-Based Calibr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23. (SCI, JCR: Q1, IF:5.6) (通讯作者)
[11] A fast and robust seam tracking method for space circular weld based on laser visual sensor[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21. (SCI, JCR: Q1, IF:5.6) (通讯作者)
[12] An underwater structured light vision calibration method considering unknown refractive index based on Aquila Optimizer[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22. (SCI, JCR: Q1, IF:5.6) (通讯作者)

获奖及荣誉

[1] 2021 年,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全国每年约400个)
[2] 2022 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全院每年约400个)
[3] 2022 年,入选第北京科协青年托举人才托举工程项目
[4] 2022 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首批特聘研究骨干
[5] 2020 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首批特别研究助理人才计划

专利成果

[1] 发明专利: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智能浮标及其系统,授权专利号:ZL202010495298.3.(第1作者)
[2] 发明专利:一种三维焊缝提取方法及系统,授权专利号:ZL202111207176.0(第1作者)
[3] 发明专利:基于激光结构光的焊缝跟踪视觉传感器,授权专利号:ZL201710269244.3.(导师第1,本人第2作者)
[4] 发明专利:基于激光结构光焊缝初始点导引装置及方法,授权专利号:ZL201711335667.7.(导师第1,本人第2作者)
[5] 发明专利:基于多连杆的仿生机器鱼尾机构,授权专利号:ZL202010843537.X.(第2作者)
[6] 发明专利:用于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天文跟踪模式的轨迹规划方法,授权专利号:ZL201910478437.9(第2作者)
[7] 发明专利:大口径射电望远镜运动中扫描模式轨迹规划方法及系统,授权专利号:ZL202110239175.8(第2作者)
[8] 发明专利:一种仿生鱼尾推进器,授权专利号:ZL202110680206.3(第3作者)
[9] 发明专利:仿生侧线传感器,授权专利号:ZL202210158335.0(第3作者)
[10] 发明专利:基于仿生机器鱼的仿生波动控制方法及系统,授权专利号:ZL202110949208.8(第3作者)

社会任职

[1] 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委会委员 [2] 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3]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委会委员 [4]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委会委员 [5] 中国图像图形学会视觉检测专委会委员 [6]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无人系统专委会委员 [7]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8] 中国计算机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委员 [9]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北京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