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的虹膜纹理信息丰富、稳定不变、人各有异,是天然的身份证。因此,虹膜识别是防止身份欺诈、打击恐怖犯罪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已经在机场、银行、公安、社保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的虹膜识别系统要求用户高度配合,只能在近距离采集和识别静态用户的高质量虹膜图像,妨碍了虹膜识别技术的易用性。随着远距离虹膜识别和运动中虹膜识别概念和方法的提出,从人配合机器到机器主动适应人是虹膜识别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谭铁牛研究员说:“为了构建以人为本的新一代虹膜识别系统,除了光机电需要精心设计外,核心算法对于整个系统的智能化和人性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重点就是必须要突破低质量虹膜图像的处理算法。”
为了测试目前
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自1998年开始组建一支稳定的虹膜识别科研队伍,在虹膜图像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匹配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自主创新,在国际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了50多篇学术论文,申请了17项发明专利,解决了虹膜识别从理论到应用的众多关键问题。他们自主研制的虹膜图像数据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共享库,已有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个科研和商业团队申请使用。
国际虹膜识别算法公开竞赛由全球最大科学出版集团爱思唯尔和葡萄牙知名的贝拉地区大学等机构共同组织。竞赛自2007年启动至今,公开面向全世界从事虹膜识别研发的机构和个人进行第三方公平测试,以其专业性、高难度而成为虹膜识别领域的权威测试平台。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26/content_107211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