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自动化所提交的低质量虹膜图像的处理算法在日前结束的国际虹膜识别算法公开竞赛中,战胜全球35个国家97个团队提交的参赛算法,以优异性能夺冠。请听新闻广播记者曹力发回的报道。

    人眼的虹膜纹理信息丰富、稳定不变、人各有异,是天然的身份证,因此虹膜识别是防止身份欺诈、打击恐怖犯罪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的虹膜识别系统要求用户高度配合,只能在近距离采集和识别静态用户的高质量虹膜图像,妨碍了虹膜识别技术的易用性。随着远距离虹膜识别和运动中虹膜识别概念和方法的提出,从人配合机器到机器主动适应人是虹膜识别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构建“以人为本”的新一代虹膜识别系统,除了光机电需要精心设计外,核心算法对于整个系统的智能化和人性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重点就是必须要突破低质量虹膜图像的处理算法。
    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从1998年开始就组建了一支稳定的虹膜识别科研队伍,在虹膜图像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匹配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自主创新,在国际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了50多篇学术论文,申请了17项发明专利,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我国虹膜识别市场的局面,在国家重要领域和机要部门取得应用和推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