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日,中科院院长办公会原则通过了自动化所与上海神经所共同谋划的“脑科学及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建设方案,自动化所的相关研究方向纳入卓越中心和B类先导专项。依据该方案的规划,自动化所作为卓越中心的双依托单位之一,将主持类脑智能相关方向的研究工作。 

  为了更好地帮助所内职工了解相关情况,动员更多力量投入到中心建设,611日,自动化所召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建设情况通报暨动员会,会议由党委书记王小明主持,所长王东琳、副所长徐波分别作报告,介绍“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推动进展、建设方案及骨干人员遴选情况。人力资源处长刘光仪介绍“新时期我院主要人才政策情况”。全所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共计300余人参加会议。报告厅座无虚席,显示出全所上下对于研究所未来发展的高度关注。 

  首先,由王东琳所长介绍类脑工程推进情况。王东琳所长详细介绍了自2009年起,“类脑智能”这一自动化所长远战略发展方向的凝聚过程和推进进展。研究所在前期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向科技部、发改委、中科院等部委递交了规划建议书,并得到相关部委和中科院的认可。东琳所长强调,自动化所以智能技术立所,智能技术之魂就是类脑,机器只有像人脑一样感知和思考才达到了真正的智能。他鼓励更多的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类脑研究中去,为国家、为科学院、为研究所、同时也是为自身创造美好的明天。 

  随后,徐波副所长向全所同志报告了脑科学和智能技术融合方案。他详细介绍了学科发展和国家脑科学研究部署背景、融合后的卓越中心发展目标、布局方向、研究队伍总体规划等内容。徐波指出,脑科学和智能技术是科学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分别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相互之间借鉴仍较少。智能技术发展面临新的瓶颈,亟需从脑科学和神经科学获得启发,发展新的理论与方法,提高机器的智能水平;智能技术发展也有助于脑科学取得进一步突破。目前中科院内将在这两大领域开展实质性的深度融合,将有利于凝聚优势力量,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任务。 

  徐波介绍,新成立的“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针对脑科学和智能技术领域具有本质性的重大科学问题进行联合攻关,目标是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组建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精干研究队伍,形成团队攻关的体制机制,承担国家相关重大任务,以保证不断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重要科学意义和重大应用价值的创新成果。  

  徐波强调,卓越中心扩容后,将新增“类脑模型与智能信息处理”、“类脑器件与系统”两个研究方向。“类脑模型与智能信息处理”主要关注微观、介观和宏观等全脑网络海量数据处理分析;具有结构和功能可塑性的类脑多尺度神经网络计算模型;视听触觉等多模态感知计算模型和以语义理解为目标的语言与知识处理计算模型。“类脑器件与系统”重点关注类神经计算芯片的体系结构研究和设计;基于纳米等新型材料的高效能比神经计算元器件;具有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能力的类脑智能机器人和人机协同的智能训练和生长环境。相关研究任务也将在扩容后的中科院“脑功能联结图谱和类脑智能研究” B类先导专项中得以体现。接下来,卓越中心将根据学科布局和规划任务开展骨干人才遴选工作,希望全所科研人员积极踊跃报名参加。 

  最后,人力资源处处长刘光仪作报告介绍“新时期我院主要人才政策情况”,内容包括我院人才队伍面临的形势、我院人才系统工程介绍、以及对研究所人才工作的思考等。对自动化所来说,要实现类脑智能战略,最大限度的动员人力、吸引人才,做好人才的保障是根本所在。刘光仪处长也提出了下一步人才工作的几点想法,包括紧密结合“十三五”科技战略规划,制定目标明确、切合自身需求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规划;完善分类评价机制,建立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流动机制;加强人才政策宣传,加强人才项目执行的跟踪、支持与监管等。 

  这次会议的召开,既是建设脑科学及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情况通报会,也是一次凝聚人心的动员大会,研究所战略发展方向的推进,需要全所科研人员目标一致、齐心协力;科研人员个人的职业发展,也需要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所的战略未来统一起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