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研究人类认知功能机制和模拟人类脑部疾病的理想模型,猕猴在遗传学、生理学和脑结构上与人类高度相似。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在猕猴脑部空间组织架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绘制出全新的猕猴脑网络组图谱。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通报》杂志。

目前,大量脑科学研究将猕猴等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作为阐明认知神经基础并促进转化医学的核心来源。因此,描绘一份猕猴脑部空间组织架构的全景式脑图谱,对于将研究成果从猕猴转化到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这样的图谱可以表征猕猴脑部不同区域的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脑的功能、发育发展和演化。但是,现有的图谱构建主要集中在特定区域的片段化研究,而全面、标准的全脑尺度猕猴脑图谱一直难以实现。”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蒋田仔说。

此次,科研人员绘制的全新猕猴脑网络组图谱将猕猴大脑划分为了304个精细脑区结构,并且定量描绘了每个脑区的解剖和功能连接模式,为在宏观尺度上明确大脑的组织模式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工具。

同时,该图谱还集成了影像、染色切片和神经示踪数据,在同一个标准空间中提供宏观连接、介观连接以及组织学信息。这为全面地理解大脑不同尺度下的属性、探究模态间的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设计开发多模态融合、跨尺度计算等算法建立了数据平台。

蒋田仔表示,这项研究不仅为多层面地理解大脑功能的工作机理提供了新的多模态空间地图,也将推动转化医学、跨物种比较和大脑数字建模等重要研究领域的发展。

猕猴脑网络组图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供图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