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妇女峰会现场,本刊记者独家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乔红是具有深远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理论与应用专家,长期工作在机器人科研第一线,她发现并提出了机器人高精度操作中的高维“环境吸引域”方法,被国际期刊报道为“乔的概念”。
乔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理事长(首任、现任),IEEE总部会士委员会委员(负责IEEE会士遴选工作)
Q:现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主旨讲话,最触动您的是什么?
A:我从习近平主席讲话中深刻领悟到两点,第一是环境与驱动的融合,第二是制度与合作的融合。
第一,环境与驱动的融合。国家和社会给女性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更多激发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一直期望我们的社会给女性更多美好的环境,让她们能够在最好的时间绽放,但是环境再好,社会还是需要引导,给她们一个强有力的为社会发展奋斗的动力。
第二,制度与合作融合。这里一个“硬”、一个“软”。如果没有制度保障,就没有办法充分体现对于女性的帮助,所以我们国家建立了非常多的制度来保障女性权益,这是“硬”的保障。同时,还要合作,合作偏“软”。女性有很强的优势来做融合工作,包括我们国家科研和其他国家的融合。
Q:习近平主席在主旨讲话中强调要以科技创新赋能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您如何理解?
A:以科技创新赋能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的新命题。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为妇女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舞台——无论是远程办公实现家庭与事业平衡,还是科技培训提升核心竞争力,科技正成为女性突破局限、拥抱发展的有力支撑。
Q:女性在科研方面有哪些优势,又面临哪些挑战?
A:总体来看,女性可能更感性,我不知道这会不会是优势,但起码对我来说,有时偏感性一些的表达,也许会更容易在工作上引起共鸣;同时,女性也表现出更强的韧性和细致严谨的态度,这些都是科研中的优势。挑战部分主要来源于自身认知,比如,有时女性可能不太好意思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在与人交流方面显得不够外向,不主动发展领导力等。但这并非女性独有的问题,而是所有性格偏内向的人可能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Q:您对年轻一代科技女性有哪些期待?
A:我常对年轻科技工作者说三个词:坚定、开放、乐观。因为一个人只有坚定自己的信念,做自己热爱的事,才能不受太多干扰。但反过来,你也要开放地听取不同声音,换位思考,比如这次峰会,我们就会从不同的维度来理解世界。同时,开放后还要保持乐观,这样才能吸收正能量,继续往前走。还有我最近常对自己讲,要保证长期和短期视角的平衡。不能所有的技术都考虑长期意义,也不能仅考虑短期意义,要考虑生活和工作的平衡,考虑感性和理性的平衡——女性有时比较感性,但不必对此过于自我批评。
Q:从家长的角度,您觉得应该如何培养女孩的科学梦想?
A:在一个女孩成长早期,帮她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至关重要。因为社会声音非常多元,要避免给女孩传递过多矛盾的信息。例如,今天跟她说要好好学习,明天说要打扮漂亮,这会让她们感到困惑。父母应传递一致且鼓励向前的声音,培养她做一个幸福、开放、为社会服务的人,让她尽早确定并坚定自己的志向。
Q: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妇女发展?妇女如何借此发挥独特作用?
A:数字赋能的意义在于让妇女包括那些因照顾家庭或身处偏远地区而较少参与社会活动的妇女,都能不被时代落下。她们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在家中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并将自己的信息反馈给社会,这对她们有巨大帮助。同时,在研发领域,女性科研工作者可以发挥其优势,来丰富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