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人工智能+科学”交叉学科研讨会在玉泉路校区礼堂报告厅召开。国科大副校长杨国强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国科大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刘成林研究员分别致辞。国科大科研处处长林晓教授、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副院长孙文科教授、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副院长陈广超教授、微电子学院副院长焦建彬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增一教授、资环学院副院长张元勋教授、中丹学院院长赵红教授等领导,以及中国科学院部分研究所和国科大的师生代表共计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开幕式由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肖俊教授主持。 

  杨国强对本次研讨会召开给予高度评价。他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的宏观现状以及人工智能与数学、脑科学等各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他强调,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国科大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人工智能学院,同时拥有众多走在学科建设前沿的传统学科持续发展,做交叉学科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刘成林对学校给予人工智能学院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他从人工智能学院申请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的过程出发,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交叉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动员与会专家积极参与交叉学科建设,以此次研讨会为起点,促进人工智能与相关学科的协同发展。最后,他宣布了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开放课题计划:人工智能学院将在未来3年陆续发布并遴选一批具有代表性、强交叉性的科学问题,与相关兄弟院系开展深度合作,争取做出一些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开放课题计划是推动深度交叉合作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是尊重历史且面向未来的,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数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等学科的专家学者发挥了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借力数学和脑科学等学科贡献。

  本次研讨会从报名系统中遴选了10个学术报告进行大会交流,报告人分别来自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材料学院、纳米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化工学院和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等多个院所,报告内容涉及类脑智能、知识图谱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机器学习与材料科学、新型电子皮肤与机器人触觉、高能物理实验中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抑郁症客观诊断、基于人工智能的天文大科学装置观测运行平台关键技术和天文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在化工中的应用、机器学习辅助催化剂设计等多个研究领域。大会报告和研讨环节由肖俊教授和杨戈教授主持。 

  国科大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17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牵头承办,是国内高校首个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研讨会是是人工智能学院推动高精尖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国科大人工智能学院将从多角度本着开放、合作、共赢的态度,推进“人工智能+科学”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 

杨国强教授致辞

刘成林研究员致辞

肖俊教授主持

曾毅研究员做《类脑人工智能:愿景、挑战与进展》报告

陈曙东研究员做《知识图谱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报告

马星宇做《机器学习方法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报告

潘曹峰研究员做《新型地址皮肤与机器人触觉》报告

  吕晓睿教授做《高能物理实验中的大数据》报告 

严超赣研究员做《人工智能与抑郁症客观诊断》报告

槽子皇做《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天文大科学装置观测运行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报告

陶一寒做《深度学习在天文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报告

王二强副教授做《人工智能在化工中的应用》报告

James P. Lewis 教授做《机器学习辅助催化剂设计》报告 

合影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