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由中科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科普联盟、中科院昆明分院策划主办的“中国科学院科普志愿云南行”系列活动首站抵达茶马古道重镇——云南省剑川县。来自昆明分院、自动化研究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北京市海淀教委等多家单位的近30名科普志愿者,为剑川县金华镇第二小学的400余名小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主题科普活动。志愿者一行的到来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剑川县副县长赵立新、县科技局、科协等当地政府部门领导全程参与了志愿活动,安徽省电视台、剑川县电视台对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
一大早,“中科院科普志愿云南行”的志愿者们来到剑川二小,给同学们带来了机器鱼、无人机、智能缩微车、人机交互、“人人都是发明家”、3D打印、跳舞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多项中科院科技成果;志愿者们分成七个科普小组,通过科普讲座、实物互动体验、趣味游戏等形式,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技课。
“基于四旋翼飞机的三维地图重建”项目由自动化研究所胡占义研究员带队,他们以常见的飞行器工作原理为切入点,通过折纸飞机和玩竹蜻蜓等趣味游戏向同学们介绍飞行器的种类、原理和特点,将同学们带入四旋翼无人机的世界之中。胡占义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了三维重建技术与四旋翼飞机有机结合在地形勘察、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情况,让同学们实际动手操控无人机,真切感受科技魅力。
“缩微智能车”项目由自动化研究所汤淑明副研究员带队,他们为同学们带去了“无人车技术在路上”的科普讲座。讲座通过问题引导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同时运用大量与无人车相关的视频、图片,结合一些趣味性实验,将复杂的无人车技术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讲授给学生。“虚拟风筝”“手势控制PPT”“超声波电子琴”等互动实验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到无人车科技的奥秘。
“神奇的人机交互技术”项目由自动化研究所刘禹研究员带队,志愿者通过大量的视频、图片让同学们了解了人机交互技术在生活、生产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最后的脑电波、眼动仪等实物互动体验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举手发言,争先恐后参与互动,课堂氛围被推向高潮。
“水中的精灵——仿生机器鱼”项目由自动化研究所袁俊博士带队,他们用大量的图片、视频和动画,详细讲解机器鱼的仿生背景、运动机制和内部结构,同学们对精心设计的无线充电、红外测距、陀螺仪和平衡球等趣味互动实验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此外,还有来自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志愿者主讲的各具特色的科普课程。
“中科院科普志愿云南行”首站活动在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和不舍的神情中圆满结束了,孩子们对科学的热情和知识的渴望,感动着每一个志愿者。接下来,来自自动化所和其他单位的志愿者将继续深入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让科学知识和梦想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播种,希望在未来某一天,它破土而出、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