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自动化所获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标志着自动化所正式通过了《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33250—2016)国家标准体系认证。认证范围涵盖类脑智能、多模态信息智能、决策智能、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管理。
《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33250—2016)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起草编制的推荐性国家标准,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科研组织策划、实施和运用、检查、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要求,是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认证依据。贯彻、实施《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引导科研组织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对于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增强科研组织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1年3月,中科院确定了包括自动化所在内的18家院属单位作为第二批《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单位开展贯标工作。自动化所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徐波所长为组长、牟克雄书记为副组长的贯标工作领导小组,部署推进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工作。在贯标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自动化所按照标准要求,结合研究所发展实际,经过前期筹备、调研诊断、体系策划、文件编写、宣贯培训、实施运行、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各环节扎实细致的工作,建设了较为完整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2023年1月上旬,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审核专家组对自动化所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现场审核工作。经过审核,专家组一致认为自动化所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符合审核准则有关要求,与研究所发展目标相适宜,体系运行有效,并对进一步完善体系工作提出了建议。1月17日,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向自动化所签发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正式批准通过认证。
通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建设并运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自动化所的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工作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下一步,自动化所将不断完善制度和流程,保障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更好地保护科技创新成果,降低知识产权风险,促进创新成果优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