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

自动化所防控新冠肺炎在行动

  • 发表日期:2020-02-19 【 【打印】【关闭】
  •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战役打响以来,自动化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中科院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和人才优势,奋勇投身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所组织中坚力量在疫情大数据分析预测、病毒形态和结构的精准测定、图像智能分析确诊以及消毒用品智能化生产等多个方向积极开展攻关。相关人员主动放弃节假日,按照“战时状态”开展科研攻关,以实际行动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实堤坝。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互联网大数据与信息安全团队曾大军研究员、曹志冬副研究员、孔庆超副研究员等人和中科闻歌等自疫情发生第一时间起就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团队构建了疾病传播动力学模型,对武汉疫情爆发过程及感染者通过春运人流输运到全国各地的场景进行推演,为早期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构建传染病分析和预测模型,给出新冠肺炎疫情趋势分析与预测,目前对武汉、湖北及全国确诊病例数进行的预测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相关结果在直播平台进行展示,为中期趋势分析提供支持;基于模型和数据分析,针对各省份的实际情况,及早提出了控制存量、防止二三代感染等针对性的建议,为国家对疫情发展态势的预测和施策提供专业有力的决策依据。类脑智能研究中心臧亚丽副研究员、许家铭副研究员协助互联网大数据与信息安全团队,参与科技部数据预测和态势研判应急攻关任务,优化基于深度对抗训练的时序模型预测新冠肺炎趋势,定期编发工作简报,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按照国际学术共同体防疫要求,团队已将相关成果第一时间以预印本形式公开,为全球研究同行提供思路,以期助推疫情研究进程。 

      精密感知与控制研究中心张文生研究员等人瞄准疑似患者因种种原因不能被确诊的“堰塞湖”难题,带队南下广州。团队借助跨模态医疗分析推理核心技术与广州互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向广东省卫健委提供全套远程在线CT影像诊断系统,以实现早期新冠肺炎高效筛查,解决核酸检测阴性而CT影像存在早期肺炎症状的问题,并有效帮助应对当前CT影像设备普及但基层医疗机构诊断水平不高的困局。 

      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针对辅助新冠肺炎确诊以及重症和危重患者提前预警问题,快速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北京佑安医院、中国医大一附院等多家医院建立联系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议:一方面利用影像组学方法来区分新冠肺炎和其他肺炎,辅助临床诊断,降低患者漏诊率;另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重症和危重患者提前预警,辅助临床进行个性化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类脑智能中心脑微观重建团队主动与国家相关卫生部门、科研机构合作,发挥微观重建与智能分析优势,致力为透射电镜快速检测新冠病毒颗粒提供自动化技术支持。 

      自动化所洛阳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受洛阳市工信局委托,仅用3天时间就高效完成民生药业消杀用品灌装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项目。改造后,企业产能成倍增长,每条生产线所需工人也从7人降为3人,有效缓解当前供给不足,复工工人不足等问题,为疫情防控阻击战持续稳定的物资输送提供了保障。 

      自动化所王金桥研究员带队的中科视语针对火车站、地铁站、机场等人流量密集的公众场所检测难的现状,打造AI智能测温系统和AI疫情防控平台,将热红外测温模块和AI视觉算法深度融合,构建一人一口罩双样本人像模型,可实现体温异常人员筛查,异常行为预警,自动分析人员轨迹锁定密切接触者等功能,实现“远距离、大范围”场景的精准检测。 

      同时,研究所一直关注、牵挂所内职工和学生,高度重视研究所各项防控工作。研究所迅速行动,多次召开应急会议,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面周密部署,制定工作预案,建立了团队联络员日报制度,多方筹措采购防护物资,完善园区疫情防控体系,提前部署复工后保障措施,监督落实到岗、责任落实到人,有效保障防疫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至今维持了“零报告”的记录。 

      当前,疫情防控还处于关键阶段,工作任务艰巨。自动化所将继续发扬攻坚克难精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确保疫情防控和科研攻关两手抓、齐推进,与时间赛跑,与疾病抗战,以实际行动彰显国立研究机构的使命、担当和力量!